鄭智
  清瘦,謙和,內斂,這是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檢察院辦公室主任譚玉文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剛過40歲就已頭髮花白,在十幾年後勤保障工作中始終踐行執法為民的信念,眼前的這位土家族檢察幹警用行動詮釋著自己對這片大山的熱愛。
  大山深處的檢察信箱
  位於渝東南的石柱縣,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白頭帕、弔腳樓、秧歌舞、摔碗酒構成了土家人獨特的文化元素。譚玉文生於此、長於此,是大山裡走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他本有機會留在繁華都市,卻最終選擇回到家鄉。“環境艱苦,思想閉塞,老鄉們整日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外地的大學生大多不願去支援,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土家人,我沒有理由不反哺家鄉。”他說。
  2002年,譚玉文調入石柱縣檢察院,他幹勁十足,一心想通過自己所學所知來促進民族地區的法制建設。
  因交通不便,當地土家族群眾為一個舉報往往要走好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剛到檢察院的他大膽向院黨組建議,能否在每個鄉鎮掛一個檢察信箱,既可以及時受理群眾舉報,也可以藉此發放普法宣傳資料。這一想法得到了院里的支持,很快32個檢察信箱掛進了大山深處。時任橋頭鄉黨委書記的餘柏奉對此記憶猶新,“現在看起來掛個信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它是打開大山中法制通道的第一股力量,更是大多數百姓接觸法律知識的唯一渠道。”
  一籃土雞蛋承載的情誼
  這幾年,每年過年,萬朝鎮土家族村民譚華都會拎上一小籃土雞蛋到譚玉文家裡坐坐。二人時不時還會小酌一杯聊聊近況。在外人看來和譚玉文親如兄弟的譚華,其實是譚玉文的幫教對象。
  事情還得從幾年前說起。隨著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推進,當地被不起訴人數量逐年上升,但幫教工作卻相對滯後。為此,譚玉文和同事們積極探索創新,提出了100%自願納入幫教、100%切實開展幫教、100%不再違法犯罪、100%徹底回歸社會的目標,建立起以檢察機關為主導,社區、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幫扶機制。
  2010年11月,譚華由於濫伐林木11.2立方米,被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檢察院考慮到譚華濫伐林木的數量不是很大,且認罪悔罪,積極培植了新樹苗,對他作出了不訴處理。考慮到譚玉文老家與譚華同屬萬朝鎮,院里便安排譚玉文對譚華進行幫教。
  針對譚華喪失信心,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譚玉文“五顧茅廬”,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幫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還聯繫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為他制定了增收計劃。“生活在大山裡,思想封閉,犯了一次錯誤就差點放棄整個人生,對譚玉文主任的感激,哪是這一小籃土雞蛋能表達的?”現在譚華不僅走出人生陰霾,而且成了全村的致富帶頭人。
  從靠拳頭到靠法律保護
  在大山裡,曾有一種偏見,土家族集聚地區,不信法律信拳頭,只要哪家兒子多,“真理”就掌握在哪家。靠暴力解決問題等錯誤觀念在當地特別嚴重。
  面對這樣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要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應該如何突破?譚玉文首先想到了當地的娃娃。他先後擔任該縣南賓小學、南賓中學等學校的法制副校長,每個學期定期安排法制課,用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謠、故事為孩子釋理說法,豐富學生們的法律知識,培養孩子們的法治思維。
  此外,他還主動請纓,擔任該縣沙子鎮興隆村的駐村指導員,每個月最少要到該村去工作4天以上。走遍了該村4個村民小組和258戶人家的譚玉文,協調解決了水電路等當地實際困難,更是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利用傍晚村民們空閑時間,以院壩會的方式,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檢察機關的職能職責,傳播淺顯易懂的、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還牽頭編輯出版了《預防犯罪專刊》。
  興隆村村支書陶萬忠提起譚玉文,就收不住了話匣子:“自從譚聯絡員進駐我們村後,鄉裡鄉親之間的矛盾明顯減少了,不再動不動就揮拳頭……”外出務工的陶三也著急地插話;“是譚聯絡員教會了我們在外出務工中如何簽訂勞動合同,讓我們這些沒什麼文化的打工仔不再受欺騙。”
  “留守爸爸”成為幹警堅強後盾
  在檢察院十幾年的歲月,譚玉文一直從事辦公室工作。針對院里本地的土家族人較多的現實,他發揮辦公室主任的軸心作用,經常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增進瞭解,增進感情。尤其是對外省招錄進院的年輕幹警,讓他們瞭解和珍重少數民族的習俗,使大家融為一個整體。
  每逢辦案的高峰時期,他已然成了同事們的“全職保姆”。為了能讓同事們集中精力多辦案,每天下午下班前,他總是把可口的飯菜送到同事的桌前,尤其是針對土家族、苗族、漢族等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他和食堂師傅每天認真研究菜譜,儘量讓大家吃上可口的飯菜。加班至深夜,還開車把幹警們一個一個安全護送回家。每當幹警外出辦案,家裡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時,他主動承擔起幹警們的家務事,當起了“留守爸爸”,成為幹警們的堅強後盾。  (原標題:譚玉文:我沒有理由不反哺家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teaqgajdq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